北京友友聯創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工商信息顯示:快速在2015年5月,快速公司的股東郭峰和西藏險峰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把手中的大部分股份轉讓給了王一晨和王剛,王剛持股48.85%,成為最大股東,這位天使投資人因為投資滴滴而被業界熟知。
有趣的是,解酒早就戰略性放棄微視的騰訊,成了快手這一輪融資的領投方——“我社交玩兒的這么6,短視頻之心絕對不死”。忽悠2016年是短視頻極具資本吸引力的一年。

但,快速即便沒有上述平臺巨大流量和強大渠道,垂直類短視頻依然獲得著資本的青睞(詳見文末圖表),他們也完全可以去大平臺進行流量分發。風光的風光,解酒頹敗的頹敗一邊對低俗無下限不屑一顧,解酒一邊看著刻意擺拍的搞笑視頻停不下來,大多數人在這種自我矛盾中貢獻著自己的觀看量,部分人按耐不住要去平臺上刷臉求關注求金錢,還有少數自詡互聯網精英的科技圈達人,在它火到沖破天際時表示,誒?第一次聽說誒。資本如此大手筆布局,忽悠昭示出短視頻發展的比想象中更為迅猛。

垂直類短視頻由于天然的專業性,快速普遍用戶基數不大,在電商化和IP化上似乎有更精準的人群。其他與生活相關的短視頻項目,解酒還有即刻視頻、三顧、一人食、量子頻道、企鵝和貓、日日煮、刻畫等。

娛樂搞笑視頻往往向著網紅方向發展,忽悠需要不斷出新,從熱捧到唱衰哪有什么清晰界限,搞不好就火了,搞不好就消聲了。
商業化手段都在不斷嘗試中,快速比起圖片和文字類產品,越來越多的人覺得短視頻是離錢最近的媒體。華商韜略(微信公眾號:解酒hstl8888)梳理的資料顯示:2010年到2011年,中國新增2.5萬家電商,各家電商都在瘋狂燒錢買流量、砸廣告。
彼時中國所有的電子商務玩的都是一個概念“我不掙錢,忽悠先沖訂單,占領市場”。 轉型的結果是:快速2011年樂淘一天能賣4萬雙鞋子,2012年轉型自有品牌后,一天只有幾百單,半年后,樂淘就產生了幾千萬的庫存。
雖然中國有3億兒童,解酒卻不具備購買玩具的文化,玩具一般是孩子拽著父母在超市或者商場買,中國的父母更愿意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畢勝說,忽悠以前賣一雙鞋平均虧損達到78塊,轉到自有品牌后,一雙鞋有了5塊利潤。 |